买房让日本人幸福了吗?
原因在于气候和地震。
首先,日本的气候高温多湿,夏天如果不借助空调,高气密性的住宅是无法住人的。在没有空调的时代,如若住在这种房屋里,冬天倒是暖和,可是夏天就太热了。
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写道:“建造房屋要以夏天为中心。冬天哪儿都能住。热的时候,密不透风的住宅令人难以忍受。”大约从七百年前开始,对于日本人来说,房屋建筑就是以“适合夏天”为标准。冬季的严寒除了忍耐,别无他法。
过去有一种老话叫“奶奶带大的孩子不值钱”,意思是指奶奶带大的孩子容易被娇惯,变得任性。如今听不到这种说法了,因为社会上“被奶奶带大的孩子”数量锐减,也就是孩子跟奶奶一起住的情况急剧减少。
=====关于业委会
我认为,要想让民主主义发挥作用,必须满足三大前提:
1.民众在选举中做出贤明的判断。
2.当选的政治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全体谋福利。
3.政治家时常处于民众(媒体)的适当监督之下。
将这三条套用在业主委员会上,结果如下:
1.业主在业主大会上做出贤明的判断。
2.业委会主任以及委员为整体居民谋求利益。
3.业委会以及物业管理公司处于业主的适当监督之下。
======房地产界的优衣库
接受买房咨询也是我的业务之一,若是被问到长谷工计划的房子如何,我会这样回答:“请把它当成房地产界的优衣库。
” 价格低廉但品质稳定。比起设计更注重价格。偶尔会加入一些流行设计,但是在我看来,十年后就会显得过时。
原本所谓的楼房,每一栋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个性。应该根据各个楼房的选址和周边风景,来设计优美的外观和造型。而且,正因为它的身影会长久地停留在街景中,所以就总体而言,建筑物的设计是具备高度的公益性。 然而,长谷工计划的楼房,每一栋都是千篇一律,仿佛像优衣库一样,排除掉了亮眼的设计元素。
楼房不是工业产品,而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居所。本来,根据所处地形和光照,每一户的设计图都可以不一样。但是,几乎所有的长谷工计划的楼房都如同工业产品。每一栋都是用同样的设计和工艺制成,安装同样的设备。 长谷工计划的楼房或许也是日本创造的一个住宅文化。但是,在住宅领域里,它那种比起质量和造型,更追求量的供应的思想与手法,三十年来几乎没有改变。
而且,不仅是长谷工计划的楼房,在郊外建造大型商品楼房的商业模式也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
在日本整体有八百万套住宅剩余的时代,开发商还在不断向市场提供将来极有可能成为废墟或者贫民窟的郊外型大规模楼房。对于这样的行为,我真是难以理解。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日本的未来就危险了。
此外,用三十五年房贷购买这种楼房,买后几年其资产价值就跌破房贷余额也不是没有可能。这种情况下,购房者的人生选项只有“继续支付房贷”,他们不得不吞下苦果,继续生活下去。 这种楼房将购房者束缚在无法做更多选择的人生中,它们的大量存在,真能为日本人带来幸福吗?也许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JV的风险
假设这是有施工单位参加的JV,会怎么样呢?施工单位以外的其他公司或许会指责说“这是你们施工单位的责任吧”,从而发生争执。如此一来,事情会变得相当复杂。
所谓的JV型开发,其实是不想独自承担责任的承销商做的“风险对冲”,很多时候看起来也像上班族的“合谋计划”,有浓厚的“回避责任”的味道。
即便失败了,负责的员工和其领导也能够向公司内部辩解,声称“不仅是我们一家”或者“因为某某公司也加入了”。JV就是这样性质的项目。
对于购房者来说,最大的缺点是,交涉问题的时候,承销商有好几家,解释起来很麻烦。
不过,承销商如果有四五家,十年内其中很可能出现倒闭或者被合并、收购的企业。实际上,在次贷危机之后的长谷工计划中,也出现了JV企业中的好几家倒闭,长谷工建设集团自动变为主承销商的案例。
各个JV企业,具有民法所说的连带保证责任。一家倒闭了,其他公司要按照出资比率相应承接它的份额。因此,只要有一家公司活下来,对于购房者来说,就不是“倒闭公司的房子”。
如果说JV对购房者有好处的话,大概就这么一点吧。
======售房猫腻
假设W女士3000万日元卖掉房子,与我们提议的价格相差700多万日元。这700多万日元最终是落入Y公司、收购公司或者负责人的手里。
如果对中介言听计从,消费者就会在这一流程中被宰。
此外,我推测他们之所以一次也没有介绍普通客人,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这种想法。
本来,签订了独家合同,就必须将房屋信息录入全行业指定的房地产信息网络系统REINS(Real Estate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一旦录入,所有的房地产商都可以看见这个房屋信息。而且,他们也可以介绍购房者。也就是说,在REINS登记的房子,所有房地产商都会帮忙找买家。事情本该如此。
但事与愿违。
法律规定,签订独家中介合同,就有义务在REINS上登记。如果违反规定将受到处罚。所以,不出意外的话,中介会在REINS上登记。
这么做当然会有公司想要介绍购房者。如果这种公司打电话来说“我想介绍顾客”时,又会如何呢?
他们会说现在正在洽谈而拒绝来电。
业界将这种行为称为“雪藏”。W女士的楼房基本可以确定是被雪藏了。
而且,几周不介绍看房人,却告知“咨询的人太少了”,这用行业术语叫做“冷落”。此后,提出大幅度削减售价的手段叫做“压价”。
就这样,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从卖房者手中逼出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最终目的就是想要杀价购买、大赚特赚,这就是中介公司的基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