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如战场

2014年春天,出现了一位对华盛顿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就是杰夫·伊梅尔特。13年前,就在发生“9·11”事件4天前,他接管了通用电气公司。通用电气就是他的生命,他的父亲和他的妻子是通用电气的老员工,他自己也在通用电气工作了近40年。伊梅尔特是一位厉害的谈判专家,是共和党强硬派,与奥巴马关系密切。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他为就业与竞争力委员会主席。赋予他的使命就是,重建美国经济。这位大老板全身心地投入到使命之中,始终遵循着一个原则:生意就是生意。有一次他在巴黎如此说道:“商场如战场。如果你想在这里寻找爱的痕迹,坦白地说,你还不如买条狗。”

蒙特伯格的这种交换是徒劳的,他终究还是屈服于通用电气。但是必须承认,他曾是唯一为法国国家战略利益奋斗的人。可是,他真的有哪怕一点儿取胜的可能吗?美国商业巨头最终能够完胜,绝非偶然。它反映出美国企业界在法国境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我在职业生涯中看到了美国在法国的一部分行政、经济和政治党派中具有的巨大影响力。我们的精英,包括社会党人,更倾向于大西洋主义。美国有着越来越大的震慑力。美国人在“软实力”上稳居世界第一,他们使用这种“软性外交”手段,同时施加诱惑来使其上钩。例如,自1945年后,每年巴黎的美国大使馆都会挑选他们认为有潜力的政治新星,美其名曰“青年领袖”,邀请他们去华盛顿访问。这种“培训”面对的是政治新贵,或者国家行政学院的毕业生。奥朗德、萨科齐、阿兰·朱佩、玛丽索尔·杜兰、皮埃尔·莫斯科维奇,以及马克龙都曾以“青年领袖”的身份去过美国。